版主的數位斷捨離經驗分享--[深度數位大掃除]

 

(圖片來源: 博客來)

是你在使用網路,還是網路在使用你?

版主在2020年底讀完這本書後,立即於2021年開始實行書中的建議,目前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、出現想滑手機的衝動時改成拿書出來閱讀。

實踐了一個月後,除了眼睛乾澀改善、讀書的時間變多了,也覺得專注力大幅提升! 

過年到了,你也來個數位大掃除吧!

認清使用需求


書中的建議: 使用社群或通訊軟體,表面上是如他們所號稱的「保持與親友的聯繫」,實際上卻充斥著經過精密計算、希望引誘你點擊的廣告。重新評估使用社群軟體的優缺點,保留其優點(如,使用社團功能,與明確的特定對象互動),減少不利的影響(刪除過多廣告的帳號、減少漫無目的的瀏覽)。作者建議,如果真的想與朋友互動,直接聯繫對方(電話)或是親自碰面,互動的品質遠勝在他的照片下方貼滿愛心的貼圖。

版主的經驗: 針對想聯繫的對象,仍然可以用社群軟體聯絡,但這樣的聯絡是為了更進一步的互動(如,約個碰面的時間、或安排通話時間)。

劃分使用目的


書中的建議: 當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時的目的絕對不是希望成為小型的攜帶電腦,其實只是想設計出一台「可以講電話的iPod」! 如今,出門旅遊時只需帶個手機就能有多重功能、大幅減輕負擔,但不代表你要隨時隨地都使用手機上的這些功能。

版主的經驗: 清楚劃分不同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目的(旅遊時當然可以另外規劃)。以下為版主的實際經驗分享,你可以依你的工作/生活情形調整。
  • 手機工作使用,以及提升生活便利性: 僅留下工作所必需的一種通訊軟體,以及為了提升生活便利性的功能軟體(如,交通、地圖、拍照、天氣、行事曆、記事本等)。
  • 平板返家後的空閒時間與親友聯繫: 保留與親友聯繫的通訊軟體,但刪除社群軟體。
  • 電腦每日安排特定時段,短時間集中使用: 可以使用社群軟體,或瀏覽網頁、查詢資料。


分配使用時段


書中的建議: 手機最惱人的是會不停地打斷人們的注意力,彷彿我們才該被手機操弄、一小時拿起手機數十次,而非我們有意識的使用手機。
手機的設計是要讓你方便,不是讓想打斷你的人方便!
除了關閉多餘的通知、刪除軟體,更妥善的做法是主動劃分使用的時段。書中提到,大部分的個案改為集中時段瀏覽社群網站後(如,每週六上午瀏覽一次),感覺反而比每日瀏覽20次來的更好、也極少真的錯過重大訊息。


版主的經驗:
  • 手機沒有專屬的使用時段,但會盡量集中讀取重要通知的時間(如,工作告一個段落再一起打開通知);睡前數小時設定成勿擾模式。
  • 平板平常不會帶出門,返家後安排特定時段(如,晚飯後)使用於聯繫親友;睡前數小時設定成勿擾模式。
  • 電腦有意識的規劃、安排時段瀏覽社群網站(通常選在工作告一個段落、或用餐前後較零碎的時間),每次打開網頁即同時設定25分鐘的鬧鐘,提醒自己該結束瀏覽。

安排活動取代

書中的建議:剛開始斷捨離的時候,都會出現一段極度不適應的時間-上了捷運反射性想拿手機出來滑,卻發現上面什麼也沒有!這時你需要事先安排一項替代性的活動,幫你熬過戒斷期。

版主的經驗:我會事先準備好想閱讀的書籍,一上捷運就拿出來讀,反而根本不想拿手機出來。有時不想讀書,也可以事先下載音樂,設定好播放後立即把手機放進背包深處,專心在音樂上。返家後,漫無目的的瀏覽社群軟體的時間減少了,反而更有完整的時間享受閱讀、運動、電影/影集或其他興趣。


熱門文章